



叩問蒼穹,探索不停。5月10日21時22分,太空“快遞員”天舟六號貨運飛船,搭乘“物流車”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順利升空,踏上空間站的貨物運送旅途。
作為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單位,中國電科以自主程度更高、性能更穩定的技術手段,為天舟六號編織安全可靠“測控通信網”,打造核心關鍵器件,確?!疤湛爝f”安然到達,為空間站送去“糧草”和“輜重”。
編織安全可靠“測控通信網”
“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,點火!”隨著扣人心弦的倒計時聲和大屏幕上數字的閃爍,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一飛沖天。為讓火箭能夠被實時“看到”,中國電科支撐打造安全可靠的“測控通信網”,像追蹤物流信息一樣對發射進行全程掌控。
筑牢火箭發射“安全鎖”。研發的安控系統應用于發射任務主動段,實時動態監控火箭發射過程的數據信息,分析判斷火箭的狀態正常與否。研制的國內首部大口徑雷達遙測一體化系統,從點火時起,就像“鷹眼”一樣對火箭進行精密跟蹤,為火箭安全飛行提供重要支撐。
織密航天飛行“牽引線”。研發測控系統應用于火箭發射和飛船飛行的全過程,具備數傳解調、上行話音、遙控遙測、測速測距等功能,通過接收和發送指令,精確測量火箭和飛行器的速度、距離、飛行姿態和角度,為火箭發射和天舟六號入軌提供精確數據。特別是,天鏈二號03星地面終端站作為主力測控站,全面使用“基帶池”技術體制,作為未來技術發展的趨勢,進一步提高測控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資源的利用率。
全程“在線”音畫不斷。承建的天地通監控中心系統,擁有大帶寬通信能力,可實現語音、視頻圖像的雙向傳遞,在天與地之間架起一座完整、清晰、流暢的寬帶通信大橋,中繼衛星組網運行,在天與地之間打造一條寬帶、高效、可靠的通信傳輸“天路”。
打造貨物飛天的“能源矩陣”
相較于此前批次,“天舟六號”再次“擴容”,運力從6.9噸躍升到7.4噸,這需要一張“巨能翅膀”保證它時刻電力滿滿。
“巨能翅膀”穩定可靠。中國電科為“天舟六號”精心打造了半剛性太陽電池陣“翅膀”,其一天發電量就能滿足普通家庭半個多月的用電量。為保證“巨能翅膀”穩定可靠,中國電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完善固化半剛性太陽電池陣設計狀態和生產工藝,確保天舟六號順利攜帶“太空之家”所需物資“一飛沖天”,為航天員在軌駐留開展工作提供保障。
“可靠關節”對日定向。“巨能翅膀”展開后,在飛行過程中要不斷調整方向,使太陽電池對準太陽,才能為整星工作提供能量。中國電科研制的感應式永磁步進電機應用于太陽帆板驅動機構。別看這款電機“身軀”小,但它“能量”很大,在太空中能長期平穩運行,確保太陽帆板在任務執行中始終“對日定向”,從而獲取源源不斷的“太陽能”。
“有力脈搏”穩定供電。中國電科為火箭量身定制了小體積、輕量化的二次供電方案,研制的多款高可靠厚膜電源及濾波器,以堅強有力“脈搏”為艙體各功能單元提供穩定供電,并成功應用于飛船姿態軌道控制、星敏傳感器、主控計算機、光纖陀螺、載荷管理等系統中,確保發射安全可控。
鍛造精密高效的“靈敏神經”
在整個發射任務中,中國電科充分發揮技術優勢,鍛造精密高效的“靈敏神經”,為天舟六號的安全發射保駕護航。
“太空加油”精準控制。空間站在軌長期飛行,燃料不斷消耗,需要貨運飛船運送燃料并完成“推進劑”在軌補加,被稱為“太空加油”。中國電科研發的“混合式步進電動機-絲杠組件”,采用一體化設計,就像“加油槍”的“助動器”一樣,有效控制浮動斷接器的插合與分離,為推進劑補加管路的連通與斷開提供動力,從而保證“太空加油”任務順利實施。
精密單元“百般武藝”。中國電科為天舟六號配套了十余種百余只傳感器,精密測量各系統內的壓力、溫度、濕度、氣體、位移等信號,密切監測貨運船艙內的環境穩定和在軌運行。研制的驅放、管殼、功放模塊和組件等產品,用于發射星載數據,同時接收地面發射信號,為星地通訊搭起“高速路”。研制的高可靠、小型化隔離器,是通訊系統的“崗哨”,使飛船即使遠在萬里高空也能與衛星快捷通信。
心懷山海眼有星辰,腳踏實地逐夢未來。中國電科將扎實有效開展好主題教育,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力量源泉,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